7月3日,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曹淑瑶副教授作客我院,于厦门校区行政主楼1406会议室发表“东南亚华文教育新探——沙巴客家华族与华文教育”专题讲座。此次学术讲座由美高梅游戏官网app华文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任弘教授主持,华文教育研究院及我院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曹淑瑶博士首先介绍了沙巴州的基本概况,包括沙巴州的位置、Sabah地名的由来、沙巴的经济支柱与政治变迁、沙巴的人口组成等,并指出沙巴华人多由北婆罗洲公司透过巴色会招募而来,以客家人为主,其原乡地为广东省东北部的花县、宝安、河婆、五华、紫金、龙串等地。这些客家人进入沙巴后,依然保持着客家风俗,以及“以耕读为客、以硬劲为客”的客家特质。
继而,曹淑瑶博士就二战前与二战后的沙巴华文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她先介绍了二战前沙巴华文教育的办学动力、策办者、经费来源、教学语言,以及随着海外华族民族主义的兴盛,北婆公司开始对华校进行经营与监督。接着着眼于战后英殖民地教育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即战后北婆罗洲民族自决意识抬头,英殖民地政府建立一套普及义务教育体制,推动英文教育,诱使华文教育改制,但受到经济危机和二战的影响,英殖民政府财政困难,学生升学受限,落地生和超龄生求学无门。在此背景下,沙巴洲建立了九所华文中学,其中八所由当地客家社团建立。曹淑瑶博士就独立后沙巴华文中学办学的特点进行阐述,包括具有乡团特色,但不限于单一方言群体,教学和行政语言媒介,教学特色,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曹博士总结道:由于历史渊源的不同,沙巴地区华文教育发展与西马存在些许差异,在办学策略上能应主客观环境进行调整,与州政府的执政当局维持良好的关系。华文教育强化与扩大了华人的社会认同,有助于凝聚和形塑更大的族群(华族)。华文中学的存在与发展对所在地华社是一项重要的族群资产,亦是“不容挑战的基本价值”。
讲座之后,任弘教授进行总结与评价,师生积极就华文教育相关问题向曹淑瑶博士进行提问,曹博士认真回应,耐心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曹淑瑶博士在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