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我校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教育与研究质量,推动我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拓展我院学生的国际视野,体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文化环境,2016年4月7日-4月12日,我院老师钟大荣博士带领专门史、国际关系和侨务政策与理论三个专业的十名研究生远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开展为期六天的师生学术交流活动。
4月9日-4月10日在拉曼大学金宝校区进行了三校师生学术论坛(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美高梅游戏官网app华侨华人研究院和台湾交通大学客家研究院)。论坛开幕式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博士、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博士、钟大荣博士和交通大学罗烈师博士先后致辞。在两天的师生学术论坛里,首先由黄文斌博士、钟大荣博士、陈中和博士(拉曼大学)和罗烈师博士三校老师作学术报告。随后,我院十位研究生、七位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研究生和三位台湾交通大学客家研究院研究生,发表学术报告,议题涵括华商、华文教育、华人信仰、华人历史、华文文学等。每位学生的论文均由三校研究生先互评,再由三校老师对论文进行详细评论与指导。在4月10日下午的闭幕式上,三校研究生代发表感言后,黄文斌博士、钟大荣博士和罗烈师博士做了论坛总结,对本次三校师生学术论坛感到满意,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三校均希望进一步加强类似的合作与交流。
学术论坛期间,拉曼大学还安排了田野调查,由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博士带队,三校师生先后考察了霹雳州华侨华人相关的社团、历史及文化古迹等,如:金宝梅江会馆、金宝古庙、金宝古庙华人联合会、近打锡矿(沙泵)博物馆、石山岩观音庙、怡保印度教寺庙、怡保华人清真寺,以及佛教圣地霹雳洞、极乐洞等。通过实地考察,三校师生对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的特色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进一步加强了我院师生对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相关贡献的认知。
此次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开展的学术交流,获得了我院师生的积极响应,尤其对第一次走入东南亚当地的十位研究生而言,从书本中的南洋到身临其境的南洋,这种体验既生动又深刻。通过交流与考察,增长了见识,加深了三校师生的友谊,同时对未来教学与研究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促进我院与海内外的师生学术合作交流有积极意义。
据悉,几年前我院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便建立了学术联系,在2012年和2013年中华研究院师生两度造访我院时,双方开展了相关的学术互动,两校也签署了师生交流合作协议。2014年12月初,我院院长张禹东教授赴马来西亚出差期间,曾在在中华研究院举办学术报告,两院初步决定在两国轮流举行师生学术论坛;2015年5月21-26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十五名师生到访我院,标志两校师生学术交流互访的正式启动;而这次我院十一名师生第一次远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金宝校区的回访,则进一步深化了两地师生的合作与友谊,加深了印象,有利于扩展未来两院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的空间。
附:我院师生在本次论坛发表学术报告情况,具体如下:
学院老师钟大荣博士:《马来西亚无极圣母宝光建德的宗教教育和文化教育》
2013级国际关系研究生张涛:《改革开放以来闽籍侨胞对福建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贡献》
2014级专门史研究生王瑶:《华商对战前新加坡广惠肇帮群整合的贡献》
2014级专门史研究生肖潇:《日本占领期间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慈善活动研究》
2014级专门史研究生马博冕:《菲律宾华侨抗日队伍述略》
2014级侨务政策与理论研究生王超群:《中新关系中的宗教团体研究——以新加坡道教总会为例》
2014级专门史研究生王晨:《从< 歧路天堂>看台湾的东南亚籍外劳》
2014级专门史研究生王青松:《厦门银信同业公会初探》
侨务政策与理论研究生何高平(2014级)、徐佳友(2015级):《< 中国好声音>在马热播原因及中国形象树立》 2015级专门史研究生陈欣妍:《论中琉宗藩关系的终结》
(新闻撰写:徐佳友;编辑配图:王瑶)
图一:4月9日,开幕式上我院钟大荣老师代表学院向中华研究院院长张晓威博士(右二)赠送纪念品和《华侨华人蓝皮书》,右一为中华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斌博士,左一为中华研究院中文系主任陈中和博士。
图二:4月10日,闭幕式上我院钟大荣老师代表学院向台湾交通大学客家研究院罗烈师博士赠送纪念品和《华侨华人蓝皮书》
图三:4月9日,我院研究生在三校师生学术论坛上发表报告
图四:4月8日,我院师生参观霹雳州务边怀古楼
图五:4月10日论坛结束后三校师生合影
图六:4月11日,我院师生参观霹雳洞
图七:4月11日,我院师生参观怡保华人清真寺

|